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是不是也应该成为资源节约的主体?答案是肯定的,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和提高产品服务的水平最终决定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成效。但是要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也不是那么容易。最典型的,虽然国家从1996年起就颁布了建筑节能的强制性设计标准,但是时至今日,执行了这一标准的新建建筑尚不到10%。企业算节能账,只有当促进能效的投资带来的收入或节约的成本大于能源使用的成本时,才会有降低能耗的市场行为。算一笔经济大账,如果全国工业企业能源原材料消耗降低一个百分点,一年即可减少成本开支百亿元以上。由此看来,企业节能主体作用的发挥不能单纯依靠经济杠杆作用,更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推动,需要政策激励、产业引导以及严格监管。
树立企业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支持鼓励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节能型或者能效型的投资。另一方面完善重要耗能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要加大对高污染行为的整治力度,对于资源浪费严重、污染严重的企业和产品实行强行淘汰。
此外,要通过全社会的监督和先进企业的示范效应,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使企业的行为与国家的长远利益和公众的社会利益相一致。近日鞍钢等六家企业联合倡议,央企应带头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在三到五年的时间内实现三分之一以上央企达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行动,节约不仅应成为企业安身立命的一个理念,节约更是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