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齐鲁晚报》11月24日报道,立冬后,泉城(山东济南)的气温逐渐转冷,市民纷纷换上厚重的冬装。但不少大商场里温暖如春,记者走访了泉城路、泉城广场和洪楼附近多家商场并亲自测温,结果很多商场温度都在23℃以上。不少顾客在商场内感到头晕眼花,购物环境“温暖”过了头。
商家冬日里投入相当数目的资金为商场、超市送上“温暖”,花费心机为消费者创设优美、舒适的购物环境,自然是为了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可遗憾的是,假如你不从科学、合理的角度出发,盲目甚至不加节制地为商场释放“温暖”,会让顾客热得头晕眼花甚至窒息,对过度“热情”的商场、超市望而却步,反而违背了商家的良好初衷。
记得媒体曾报道,某城市在下雨天,环卫部门的洒水车照样上街洒水,市民迷惑不解提出疑问,可环卫人员却说是例行工作。商场里的过度“温暖”问题,同下雨天洒水车洒水似有“异曲同工”之嫌。
这种情况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为什么年年披露,年年如此呢?可能是怕温度低了,服务员穿得臃肿影响商场形象。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为了节能,连一贯讲求形象的日本人现在都要求冬天穿毛衣,夏天不打领带。
把商场内的室温调整到顾客舒适的温度,既让服务人性化,又减少了商场的资金支出,符合当今节能减排的要求,商家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