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总体步入小康,然而一些地方的资源环境问题也随之日趋突出。就在今年六、七月间,江苏太湖、安徽巢湖、云南滇池,因生活和工业废水污染,水质富营养化,使得蓝藻疯长,以致周边居民守着江河湖泊没水喝。接踵而至的蓝藻事件,从一个侧面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节能减排刻不容缓!
想必,没有人怀疑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有人可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节能减排与普通百姓能有多大关系?温家宝总理讲过这样一句话:“13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如果你用乘法来算,任何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如果你用除法的话,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的数目。”节能减排也是如此。仅就防止水污染而言,我们每人每年减排1吨污水,全国每年就能减排13亿吨污水,仅此减少的江河湖泊污染面积就难以估量。正所谓“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我们每个人节能减排的细微之举如若聚集起来,就会使全国的节能减排工作迈出惊人的一步。
稍加留心,就不难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巨大的节能减排挖潜空间。比如,有车族每周挤一两天公交车,既可节省汽油,又能减少尾气排放。夏天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设定在二十七八度,既可节约电能,又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遥控的电视、空调,可以预约的热水器、电饭煲等智能化家电,正逐步占据人们的客厅和厨房,由此引出了一个“待机耗能”问题。据有关部门的一次入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家庭的平均待机能耗,相当于每个家庭每天都在点着一盏15瓦至30瓦的长明灯,如果我们能够尽量不用或者少用“待机”,就意味着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电能。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如此,或许会给个人带来一些不便,但这些“不便”有助于人们避免因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所造成的长久“不便”。
有人说:“不走节能减排的路,不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路,中华民族就没有出路。”此话引人深思。为了祖国的昌盛,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每个人都应立即行动起来,为节能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