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得知:节能,是节约能源的简称;节约,是指减少不必要的消耗;节制,意为限制或控制。仔细揣摩,发现其关键字是“节”,行为主体是“人”,“节”的客体是人的欲望。可见,只有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才能控制人的欲望,达到节能、节约、节制的目的。
节能是形成全社会节约意识的重要机遇。能源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所需要能量的来源,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由于其不可再生性已面临枯竭的边缘,因而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节能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国际、国内、企业、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参与,需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只要行动起来,事情总会向着目标靠近一些。更重要的是,通过广泛深入的节能宣传、积极有力的节能行动及显而易见的节能成效,人们思想深处一定会逐步增强节能意识,逐步实现人与资源、环境的和谐相处。—个实现了节能减排目标的世界,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节能,还有许多需要节约的方面。节约的范围更大,从能源扩大到资源,从有形物质扩大到无形财富,从一滴水到土地、海洋、空气……这需要政府通过建立制度体系推动全社会共同行动才能实现。事实上,个体的节约,大家多多少少都能做到一些,重要的是与自身利益没有直接关系的公共开支,需要从法制层面下力气认真加以解决。《荀子·富国》曰:“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意思是说,让国家富足的出路在于节约国家财政支出,使百姓富裕起来。这里重点讲的是节约公共支出。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要从政府做起,从法制层面抓起,从机关单位先动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把节能、节约上升到理性高度,就是要求人要有一定的节制意识。所谓节制,是要求人们在满足自身欲望的同时,还要想到他人,想到社会。白居易曾言:“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就是说,人要做大自然的朋友,与环境友好相处,对世界的索取要有所节制。由此可见,节制是个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