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房子像搭积木,而且住在新材料和新工艺“搭”起来的房子里,人们不必忍受严寒酷暑,按平时一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对减轻环境的负荷作出贡献。
“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推进建筑材料升级换代已刻不容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业协会会长郑一军在2007年两会期间提出《关于加快建筑材料升级换代节约能源资源的提案》。
有引导也要有标准
我们住的房子也许并不环保,事实上我国建筑耗能惊人,引用一组数据:2005年,全国建筑运行能耗占到全社会总耗能的19.3%,如果我国能严格按照标准推进,预计到2020年,年节约建筑耗能将相当于10个三峡大坝的发电量。
这么大的利好为什么推行起来力度不够?与会专家提出,缺少协调机构是一个重要原因,应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成立相关协调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推进。
要宽敞也要节能
千百年来,我国传统观念对房子的要求就是外观漂亮,住得宽敞。而对于节能,并没有深切的体会。老百姓的消费导向有时能决定一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但消费也需要引导。宣传对于推广节能建筑是很重要的。
目前,社会对节能建筑的普遍认识是,造价肯定高。但是算一笔账:按照节能50%的标准施工,工程造价实际多支出每平方米100元左右,占目前房价的比例很小,无论是开发商还是住户都可以承受,而且这一次性的投入还可以减少以后的持续投入,如电费、取暖费等。
如果宣传得好,老百姓都知道建筑节能的好处,买房子时就会主动向开发商提出:就要断桥隔热的门窗、就要太阳能热水器,就要自保温的,否则就不买你的房子。通过宣传,把人们的传统观念转过来,让房子要住得舒适、节能,逐渐成为一种消费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