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的“大灾之后有大疫”成为悬在人们头上的一把利剑。虽然汶川大地震已过去一个月,灾区并没有疫情发生,但不少心有余悸的民众仍然谈“疫”色变。
今天(13日)上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卫生部四川省抗震救灾卫生防疫联合专家组组长杨维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灾区不是 疫区,对防疫需要理性对待而不是盲目恐慌,更不能因噎废食,因为防疫过度造成二次污染。
杨维中特别指出在目前防疫过程中的三个误区。
一是对于来自于重灾区的人或物心存“畏惧”,担心其携带病菌传播疾病。
杨维中称,这种反应主要源于一些对灾区情况和疫情传播途径不甚了解的人。首先,到目前为止,灾区并没有疫情发生。其次,传染病的传染源是传染病病人以及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病主要是经水、食物、呼吸道、病媒生物(如蚊、鼠)、血、性、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二是“尸毒”之说没有根据。
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有将近七万人遇难。不少人因此担心遇难者遗体会造成污染或引发疾病,甚至有“腐烂尸体会流出毒汁”之说。但杨维中称,一般遇难者遗体不是病人尸体,不会传播疾病,即使是在腐烂的遗体上,寄存的也只是自然界微生物,不是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就算在遇难者中有少数病人,但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中生长繁殖,绝大多数致病菌在外界存活时间有限,在遇难者去世一定时间后也会自然消亡。
三是大面积过度消毒,不仅会破坏生态平衡,还会形成二次污染。
目前,在一些重灾区,有关方面对花草、广场、公路进行大面积、高频率消毒,这些消毒液在影响了花草、树木生长的同时,也对周边环境和水源构成威胁。
杨维中说:目前,防止疫情仍然是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良好的防疫意识是值得肯定、也是非常必要的,但他希望不要因为防疫过度而影响正常生活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