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黄昏”时段(17时至19时),是驾车最费神、费力的时刻,同时人车流量较大,路面情况复杂,极易发生交通事故。那么,如何预防“黄昏”时段事故呢?
1、避免疲劳驾驶。一般而言,连续驾驶两个小时以后就应适当休息,放松大脑、活动筋骨,长时间驾驶不宜超过10个小时。长途出车,每辆车应配两名驾驶员,以便轮换休息。在长途行驶后,要适当进餐,以恢复体力。平时要注意饮食调剂,多吃一些对视力有帮助的动物肝脏、水果、蔬菜等类食物。
2、克服急躁情绪。自觉遵守行驶速度规定,严禁超速行车,并严格按夜间行车规定使用灯光装置。黄昏行车要保持平和心态,切勿强超强会,集中精力开好车。
3、谨慎安全驾驶。认真研究黄昏行车中车辆及行人的动态和规律,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措施。要开启前照灯,会车时要关闭远光灯。车辆通过村镇时要减速慢行,注意避让行人。
4、做好车辆安检。认真落实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安全性能“三检”制度,尤其是跑夜车时,要对灯光照明装置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维修保养,保证照明系统完备、良好。
5、强化路面管控。交管部门应实行错时弹性工作制,科学安排勤务,延长有警时间,填补无警盲区,重点加强这一时段的路面管控。重点查处疲劳、超速、不按规定超车、会车不变换灯光等交通违法行为;增设电子测速仪和震荡标线,迫使途经车辆减速;在事故隐患点段和事故多发路段设立警示牌,协调相关部门在灯光不全的国省干道途经村镇增设路灯;加强国省干道周边村镇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其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确保出行安全。
来源: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 200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