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性寒。“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中医认为,冬季是阴气极盛,万物收藏之季。就人体而言,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因此中医主张,冬季养生要避寒就温,保护阳气,使阴阳相对平衡,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
冬天应保暖避寒,早睡晚起。让睡眠的时间长一点儿,养阴经,促进体力的恢复,最好是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活动。
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运动量逐渐增加,避免在严寒、大雪中锻炼。中老年人冬季锻炼若安排不当,容易引起感冒。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切不可掉以轻心。
当然在寒冷的冬季,防寒保暖是必不可少的。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人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建议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能消除疲劳、御寒防冻、促进睡眠。
对于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背部保暖。背为阳腹为阴,后背有好多穴位,如果寒风吹后背的话,对整个机体有害。
冬季,阴气日盛而至极,阳气微极而复萌。在冬季要顺应自然变化,精神情志要安静自如,恬淡无求,使神气内收。日常生活中,要有意改变这种不良情绪,振奋精神。
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以产生更多能量,适应机体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食物。同时,寒冷也影响人体泌尿系统,排尿增加,随尿排出的钠、钾、钙等无机盐也较多,因此应多吃含钾、钠、钙等无机盐食物。
可多吃蔬菜,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鸡、甲鱼、龟、羊肉、桂圆、荔枝、胡桃肉、木耳等食品,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能补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补虚,对身体虚弱的人尤为适宜。
粥在我国有数千年历史,药粥是寓医于食、药食结合的一种比较好的食疗方法。它是将药物作为食物,又赋予食物药的作用,药借粥力,粥助药威,既有较高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