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传染病、过敏性疾病等各类病症的多发季节。尤其是对于娇弱的小宝宝们来说,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因此冬季儿童保健显得尤为重要。
辨证给宝宝调理
到了冬季,某些体虚宝宝服用滋补药确实际能起到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效果。冬令是滋补的最佳时节,但是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加以适当选择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宝宝平时易感冒、多汗、面色苍白、乏力,属于气虚类型,常用补气敛汗中药有黄芪、太子参、党参、煅龙骨、糯稻根、浮小麦;宝宝消瘦,纳呆少食,面色萎黄,大便溏薄,属于脾虚型,常用健脾消食中药,如山药、扁豆、茯苓、白术、山楂、麦芽;宝宝生长落后,遗尿、尿频、面色无华、属于肾虚型,可用补肾中药,如补骨脂、仙灵脾、熟地、巴戟天、天冬等。如果宝宝有口臭、便秘、舌苔厚腻,应先用清热利湿中药,如米仁、陈皮、藿香、黄连、芦根等,待湿热去除后再用滋补药。
创造良好的环境
到了冬季,宝宝在房间内待的时间较其他季节要长得多,而且门窗紧闭,很容易患上“居室病”。因此在宝宝住的房间应注意定时开窗通风,每天两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房间内可以放一些盆栽植物,如吊兰、球兰、彩叶草、蒲包花等,使宝宝能与自然更亲近。家具的边角和把手不要留棱角和锐边,以防宝宝在奔跑时撞上尖锐的桌椅角。房内还需要一个舒适的照明环境,灯光不要过强,要柔和不刺眼。在室内还要注意合理穿衣,随时增减。有的家长在室内也要给宝宝穿过多的衣服,宝宝稍有活动,就会出汗湿衣,若不及时换衣,就会伤风感冒。宝宝在入睡后容易踢被,家长要及时盖好,以免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