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室内暖气开放,门窗紧闭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干燥,会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导致人们烦躁不安、鼻咽干燥、头晕眼花、软弱无力等,这些症状医学上称为“暖气病”。怎么预防暖气病的发生呢?
1、每天通风半小时。东北人有“猫冬”的习惯,冬季户外活动减少,更要适当开窗通风。最佳时间段为上午9点至下午5点之间,开窗通风半小时左右。
2、室温不超过22摄氏度。冬天室温不宜过高,18—22摄氏度最适宜。一方面可以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另一方面也避免室内太干。冬天室温稍微低点对健康更有利,有研究表明,室温在15—20摄氏度(17摄氏度最佳)时,脑力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最高。
3、暖气片上放盆水。空气中相对湿度在45%—65%时,人体感到最舒适。用加湿器时,一定要保证每天换水,每周清洗一次,否则容易滋生病菌,引发呼吸道感染。要想让水迅速蒸发,最好的办法是加大水和空气接触的面积,比如用拖把多拖几次地。你会发现,刚拖完地没几分钟,地面就干了,这些水分自然是跑到空气里了。
4、多吃韭菜胡萝卜。每天要保证2000毫升的饮水量,还要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皮肤较干的人,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韭菜、胡萝卜、牛奶、小白菜、茴香、菠菜、动物肝脏等。此外,冬天不宜洗澡太勤,一般每周一两次即可,而且水温不要太高,尽量不用肥皂,洗澡后应涂抹甘油、白凡士林等油脂较多的护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