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一谚语流传已久,讲的是在冬至前后进补,效果会特别好。那冬至过后我们应该如何进补?
冬至后为什么要进补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具体地说,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
冬至是一年中最寒冷气候的起点,从冬至(一九)开始进补,至九九而止,效果最好。膏方作为中医传统进补的一大剂型,因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具有调理、滋补、治疗三大作用, 如今已成为冬令进补的首选,而最佳的进补时间就是冬至前一周至立春前。
提前服用“开路方”
补膏,又称膏方,是将药物浓浓地煎汤,再加入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胶质药物,共同煎熬成膏状,根据需要,可加入冰糖或饴糖等调味。徐胜美医师说,膏方所含中药一般在30味以上,再加上芝麻、核桃、莲肉、红枣泥等辅料和一些胶料调制而成。医生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体质以及气血阴阳状况不同,“量身订做”适合个体的膏方。
如果以前没有服用过膏方,最好提前到医院服用两周“开路方”,一是可以对整体身体机能进行一些调理,尤其是把脾胃功能调整好,这样更利于吸收。另一方面,可以探探路,把“开路方”作为一个基本方,如果服用效果比较好,可以在这个方子基础上进行一些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