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俗称板栗、毛栗、大栗,不仅是一味美食,还是一味良药。冬季是吃栗子的最佳季节,古代医药学家孙思邈说栗子是“肾之果”,中医认为,冬季对应着五脏中的肾,冬季是补肾的季节,而食用栗子便可以达到补肾的效果。
中医认为,栗子性温,味甘平;人脾、胃、肾经。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功效。主治反胃不食、泄泻、痢疾、吐血、衄血、便血、筋伤骨折、瘀肿、疼痛、瘰疬肿毒等病症。
栗子营养丰富,栗肉中含糖及淀粉62%~70%,蛋白质5.7%-10.7%,脂肪2%- 7.4%,还含有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等多种维生素及钙、磷、铁、钾等无机盐。
栗子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能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所含的核黄素对日久难愈的口舌生疮以及口腔溃疡均有益;所含的维生素c能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用,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腰腿酸软、筋骨疼痛、乏力等。
另外,栗子壳、栗花、栗子树的叶子、树皮都是治病的良药。用风干的栗子壳烧成炭再碾成粉状,加蜂蜜调和后用水冲服可治内痔出血;栗花可治赤白痢疾;栗树叶富含鞣质;外用敷疮疡肿毒,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消肿的作用;栗树皮可治虫咬、疮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