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最佳时间有三种说法: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后;三是三九天。按照中医“冬至一阳生”的观点,“冬至”是冬三月气候转变的分界线,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之后,阴气始退,阳气渐回,此时进补能够使自然界阴阳之气相配合,促进体内阳气萌生,保护阴精的潜藏,保证来年的春天有一个精力充沛的机体。。但在进补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遵循“减咸增苦”的原则
冬季是肾主令之时,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若咸味吃多,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故《四时调摄笺》中指出:“冬日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所以,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抗御过亢的肾水,以保心肾相交。如苦瓜、苦菜、芹菜、芥兰、莴笋、苦丁茶均可养心。
进补时要注意调补
经常有人会反映平时很注意饮食保养,一到冬天就会吃不少补品,但流感、支气管炎等老毛病还是照犯!这种情况在中医看来,就是“不受补”的表现。“受补”还是“不受补”,关键在脾胃。冬令进补不要过于滋腻厚味,以易于消化为准则。对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在滋补品中应增加健脾开胃药物,并减量缓缓调服,一旦出现厌食,脘腹作胀较重者,应暂停滋补品,先调理好肠胃再服,防止“闭门留寇”。在外邪未尽情况下,不可过早进补,原则上先清除外邪后再进补。当外邪比较轻微,也可在补品中加入固表祛邪药物,如黄芪、防风等攻补兼施,达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目的。同时冬季饮食切忌粘腻、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脾胃之阳受损。
冬季宜吃“黑”
在冬天就吃而言,最能发挥保健功效的莫过于“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菇、乌骨鸡、乌贼鱼、甲鱼、海带、紫菜等。按照五行理论,黑色属于肾,肾与冬季相应,黑色入肾。肾主藏精,肾中精气为生命之源,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生长、发育、衰老以及免疫力、抗病力的强弱与肾中精气盛衰密切相关。“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通于冬气”。因此,冬季是补肾的最佳时机,而黑色食品是补肾的最有效手段。食用黑色食品,能够益肾强肾,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与羊肉、狗肉一类温肾壮阳食品不同的是,黑米、黑豆、黑芝麻等黑色食品不仅营养丰富,为诸之食品之冠,而且大多性味平和,补而不腻,食而不燥,对肾气渐衰、体弱多病的老人以及处在成长发育阶段、肾气不足的少儿尤其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