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较低,推荐使用FirefoxChrome浏览器打开,否则将无法体验完整产品功能。
×

秋季养生,顺应自然

[导语]初秋,夏天的暑气还没有结束天气仍较热,空气潮湿,闷热蒸人,此时湿邪仍较明显,湿邪最易伤脾,此时须防湿气阴邪,损伤脾胃,此时不能食过多的糖、甜品,也不能贪食瓜果,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可适当多吃些粥,以健脾养胃。

 

 

初秋,夏天的暑气还没有结束天气仍较热,空气潮湿,闷热蒸人,此时湿邪仍较明显,湿邪最易伤脾,此时须防湿气阴邪,损伤脾胃,此时不能食过多的糖、甜品,也不能贪食瓜果,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可适当多吃些粥,以健脾养胃。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莲藕粳米粥、鸭梨粳米粥、橘皮粳米粥等。多食冬瓜、葫芦也可有效祛湿。然而毕竟进入秋季,由于阳气渐收,气温逐渐下降,湿气也会逐渐减少,而燥邪渐长,所以防湿的同时,也要适当进食一些润肺之品,如百合、梨等,以防燥邪伤肺。

到了中秋前后,久晴无雨,气候干燥,容易形成燥邪而致病,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燥邪最易伤肺,肺的功能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此时不要再食祛湿之品,以免伤阴,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甘蔗、梨、芝麻、藕、鳖肉、蜂蜜。此外还可适当食用一些平补的药膳,如用北沙参30克、百合30克、鸭肉150克共煮,鸭肉熟后饮汤食肉,可滋阴润燥;其他如银耳百合羹、蜂蜜蒸百合、橄榄酸梅汤等等都可滋阴润肺,防止秋燥伤肺。

晚秋天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气候不但干燥,而且早晚凉、寒。风寒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此时养生除要养阴防燥外,还要注意两方面:一要防寒,注意穿衣、盖被,不要随意减衣,不能过于单薄;二要适当“秋冻”,不要过早地穿上棉衣,秋要冻,才会对风寒有抵抗力。但是平素体质较差的人,特别是有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以及阳虚体质的病人,不适宜秋冻。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QQ交流圈

扫一扫,关注全民竞赛网QQ群交流,反馈您的建议,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