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以后,人们湿热和黏腻的感觉渐渐消失,却总由于天气的变化觉得口干舌燥,喉咙干痒,频频干咳,偶有少量的痰,却总是咳而不爽,嘴唇干裂,鼻腔干燥,一不小心就容易出血。

专家介绍,秋季由于空气干燥,早晚温差大,是鼻出血的高发季节。流鼻血有时也是疾病信号,它可由单纯的鼻腔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如高血压、急性发热性传染病、血液病等引起。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因鼻腔内血管柔软度不足,当血压升高而脑血管未发生破裂之前,鼻腔的某条血管会破裂而发生鼻出血,所以秋季的中老年鼻出血,不仅是局部症状,多数是动脉硬化、高血压或脑出血等全身疾病的早期信号之一。
据临床观察,中老年高血压者,在鼻出血后1至6个月内,约有50%可能发生中风,因此中老年人一旦出现经常性的反复鼻出血,应立即到医院检查,以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那么秋季如何预防鼻出血呢?
专家提醒,关键是不要随意挖鼻,在鼻腔干燥时,可用棉签蘸净水擦拭鼻腔,可去除结痂。平时应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性食品,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酒。适当锻炼,预防感冒。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者,应该监控血压血糖,及时治疗原发病。
一旦遇到鼻出血时,也不要惊慌失措,提醒广大中老年朋友,进入秋季,鼻出血后,很多人习惯仰头止血。仰头止血危害大,有可能引发其他疾病。流鼻血时,一般人都习惯于将头向后仰,鼻孔朝上,认为这样可以有效止血,其实这和“冰敷额头”的效果一样不理想。鼻出血大多发生在鼻腔前方,仰头止血时,血会流到口腔、气管,咳嗽时甚至会进入肺部,引起气管炎甚至肺炎,还可能堵塞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正确的方法是:头部稍向前倾,使已流出的血液从鼻孔外排出,以免留在鼻腔内干扰到呼吸的气流;如果仅是鼻黏膜破损引起的鼻子出血,病人可手捧冷水拍一下颈部,或用棉球、卫生纸等塞住出血鼻腔,一般塞5分钟即可;如果出血量较大或较猛,用上述方法仍不能止血,或是因鼻黏膜干燥之外引起的鼻出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做进一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