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秋季如何保健,秋季养生方法,养生保健与季节秋季,草木零落,气清风寒,以防疾病,此时宜进补养之物。今年入秋以后,出现了应凉反热的现象,这就是所谓至而不及的气候反常现象,对此宜加倍谨慎,避免生病。
秋天,气候逐渐由热变凉,人体腠理由疏松转为致密,阳气开始潜藏于内。秋季气候变化较大,在“多事之秋”,人们的养生有以下三阶段的不同。
初秋养生:调理脾胃
古代医学家认为,秋季,草木零落,气清风寒,以防疾病,此时宜进补养之物。今年入秋以后,出现了应凉反热的现象,这就是所谓至而不及的气候反常现象,对此宜加倍谨慎,避免生病。
秋凉进补宜先调理脾胃。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否则,营养物质不能被人体所吸收利用,甚至还会引起疾病。
养生食品:鱼、各种动物瘦肉、禽蛋、山药、莲子,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适量食用。药食兼优的芡实也是调理脾胃的上等佳品,它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物质,且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功能。
仲秋养生:养血润肺
仲秋炎热,气候干燥,传统医学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最易伤肺。
这是因为肺主呼吸,通过支气管、鼻咽部与外界相通,而燥邪伤人,多是由鼻而入,加之肺最为娇嫩,在内脏中所处位置最高(心包于肺中,肝脾等脏器位置均处于其下),燥气侵入肺必伤,鼻咽部会出现发痒不适、干灼疼痛、干咳少痰等现象;甚至痰中带血,皮肤干涩,气喘胸痛。此外,还会出现大便干燥。因此,秋燥症的预防常需顾肺。
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中秋饮食调养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的食品为重。
养生食品:维生素类食品,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抗病能力);银耳、百合、银杏、麦冬、川贝、沙参、冬虫夏草(滋补肺阴的药膳);莲藕、莲子、菱角(清除燥热);梨粥、胡萝卜粥、菊花粥、芝麻粥(食粥能和胃补肺润燥,若用上述食物煮粥或炖食效果更佳)。
晚秋养生:慎防秋冻
专家指出,秋冬季节之交为心肌梗塞发病的高峰期。高血压病人,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要较夏季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左右,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的障碍。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的养生保健谚语。但是,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甚至还会使血管脆裂发生中风,引起偏瘫,危及生命。
所以,凡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深秋季节不但不应该秋冻,相反还应该注意保暖,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以免旧病复发影响身体健康。那些身体调节功能已较差的年老体衰者、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和那些长期病号、弱不禁风的人都是不宜“秋冻”的。此外有支气管病、哮喘病、冠心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冻”。因为这种人一旦着凉、感冒就很容易旧病复发或使病情加重。
秋季分为初秋、仲秋、晚秋三个部分,我们做好这三个部分的养生也就相当于做好了秋季的养生,以上养生之道供您参考,愿您走好这三个阶段,健康度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