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特别是深秋,时节气温、风速以及大气压变化较大,冷热不均,不利于预防疾病。“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是我国的传统养生保健方法,那么如何科学的进行秋冻,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并且避免受到疾病的伤害呢?
一、秋冻与养生
秋冻养生是指:气温下降,天气转凉,这时人们应适当少穿点衣服,有意识的让身体冻冻,以逐渐提高人体抗寒能力,适应寒冷天气,以达到强身健体少生病的目的。为了迎接更加寒冷的冬天,抵御严寒,提高抗寒力,减少冬天疾病的发生。秋天进行科学的秋冻使身体御寒状态达到最佳。
二、科学进行秋冻
秋冻要看天时,天气变化平缓是,少穿些衣服,略感凉,不要感到寒冷,冻一冻。但是有强冷空气时,不要一味的追求秋冻,防止惹病。秋冻要因人而异。根据自己情况量力而行不可急。正值发育婴儿,身体调节能力弱的老人,长期病号、弱不禁风的人不宜进行秋冻。此外支气管病,哮喘病,冠心病等人不宜进行秋冻。
三、秋冻注意事项
(五要: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五要心胸凉)
一要背暖。背要保持适当温暖,不可过温,汗出过多,反而更容易惹病。
二要肚暖。肚子为脾胃之所。小孩的脾胃不足,冷气吹到小孩会引起肚子疼,伤脾胃正气也。此外中医还认为脾胃与免疫有关。对防病有重要作用,所以暖肚有着重要意义。
三要足暖。脚部是阴阳经穴交汇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对外界感觉敏感。
四要头凉。头部最容易上火。特别是小孩子。如果保持头凉,那么定能神清气爽,气血通畅。
五要心胸凉。肺为“华盖”,应该保持正常撑开。少穿些衣服对这有好处。
专家提醒,“秋冻”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建议大家根据自身情况科学秋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