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天气干燥,人身感受“燥邪”之气后。会引发人体阴阳失调,造成阴虚,出现各种上火的症状,秋天上火多表现为燥火,秋天上火对肺脏的损伤最大,以口干舌燥、全身燥热、口唇干裂,干咳为主要特征。

荸荠
秋燥上火怎么办?治疗方法上:以滋阴润燥、清降燥火为原则,以饮食调理为好,最好多吃些“酸甘化阴”的食物,即酸甜食品。推荐多吃荸荠。荸荠又叫:乌芋、地栗、马蹄、马薯、红慈菇。
中医认为,荸荠性味甘、寒,入肺、胃经,有清热养阴、生津止渴、消积化痰、 止血止痢之功。因此,对秋燥咳嗽、咽喉不适、口干欲饮等症有效,为秋季食养佳品。此外,荸荠还有降压作用。
荸荠有清热生津、利咽化痰之功,对热病烦渴、便秘、阴虚肺燥、痰热咳嗽、咽喉肿痛、肝阳上亢等病症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荸荠不仅肉质鲜嫩,清甜爽口,营养丰富,而且对多种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药理研究发现,荸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脂肪,以及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有清热生津、利咽化痰之功。对热病烦渴、便秘、阴虚肺燥、痰热咳嗽、咽喉肿痛、肝阳上亢等病症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荸荠中含有的一种抗病毒物质,可用于预防流脑及流感的传播。
此外,常吃荸荠还有利于麻疹、急慢性咽炎的预防。咽炎患者可将鲜荸荠洗净、去皮、切碎,绞汁冷服,每次150克左右,不定量饮用;还可将荸荠用水煮熟后直接食用,每天2次,每次吃10个左右。但专家说,由于荸荠性寒,不易消化,吃太多容易腹胀,故要因人而异。儿童及消化能力弱的人不宜多吃,脾肾虚寒的人也应慎用。
荸荠在食用前一定要去皮洗净,因为荸荠生长于水田中,皮上会聚集有害的生物排泄物和寄生虫,如果吃了未洗净的带皮荸荠,可能会感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