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对秋季进补存在认识误区,即只重视进补而忽略了体内的循环流通。医学专家发现:很多人需要的不是“补”,而是“通”,只要体内通畅,平时食物中的营养基本可以满足身体的需要,不科学的进补,往往适得其反,损害健康。
人体内的各种管道,包括消化道、排泄管道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它们很可能变得流通不畅,从而导致老化、硬化,进而引发疾病。管道不通,可以导致高血脂、代谢紊乱、便秘、胸闷等疾病。
要“通”,多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等,刺激肠壁蠕动和分泌粘液,促进排便。多用含维生素B的食品,如粗粮、豆类,必要时可补充片剂维生素B1。
多用产气食品:如生葱、洋葱、生黄瓜、生萝卜等,利用它们在肠道内的发酵作用,产生鼓肠,以增加肠蠕动,利于排便,此外每天早晨起床洗漱完毕后,空腹饮1杯盐开水,对肠胃有清洗作用,尤其对习惯性便秘有特效。
另外应注意精神起居:因为精神刺激常可引起气机郁滞,这样就能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使腑气不通,导致便秘加重。因此,便秘病人应避免过度的情志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使直肠的排便运动产生条件反射而按时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