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了,虽说秋高气爽,但气候干燥确是不争事实。过于干燥的天气很容易使人内火旺盛,情绪也容易烦躁,还会使皮肤老化。所以进入秋季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防秋燥。
专家指出,要缓解秋燥这种现象,要从饮食、生活作息和情绪调节三步人手,忌用单喝水的方法预防秋燥。
在经历过夏天的暑热后,秋天暑热未尽,再加上多风、少雨,人体很容易出现燥热。因此,入秋后天气仍然很热,体内的热遇风寒,就会出现外感。肺胃受邪时,容易出现口干、咳嗽、口鼻干燥、有痰咳不出、口苦、大便干燥等现象,有的人还会出现口腔溃疡。这些都与内火有关,喝水只能起到一定作用,还需要用清热、养阴、润燥的方式来对付。
第一步是调节饮食。
忌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由于这些食物会起到生湿生热的作用,对于秋燥来说,正好是“火上加油”。应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猕猴桃、西瓜等。蔬菜中最好的是绿叶菜,可以帮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食火。针对秋季的天气,秋膘可以晚些再贴,进补的药入冬再吃为好。多喝冬瓜汤、冰糖梨水对缓解口干有一些好处。
第二步是调整生活节奏。
入秋后,天气逐渐转凉,对睡眠有好处,正好用来好好“补觉”。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按时睡觉、起床,不熬夜,避免伤害身体。
第三步是调适情绪。
经常生气、工作压力大,也会变成秋燥的“帮凶”,会加重不舒服的程度。因此,保持乐观的情绪,也能减轻燥热的不适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