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较低,推荐使用FirefoxChrome浏览器打开,否则将无法体验完整产品功能。
×

秋季进补需注意什么?

[导语]秋季如何进补?专家指出,秋季适当进补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此时的进补宜先调理脾胃,以清补为主,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并且还需根据气候和个人体质进补,这样才能补出效果。下面看看专家是如何理解秋季进补的吧!

按照“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进入秋季,就应为身体“施加肥料”。专家指出,秋季适当进补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此时的进补宜先调理脾胃,以清补为主,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并且还需根据气候和个人体质进补,这样才能补出效果。下面看看专家是如何理解秋季进补的吧!

初秋以清补为主

所谓“清补”主要是指补而不腻,具体而言就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一方面可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另一方面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进补奠定基础。此时不妨适当多喝点清淡的粥类,如绿豆粥等。对于一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而言,此时一定不能进补滋腻的养阴之品,如鹿角胶、阿胶等,否则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脾胃虚弱者若适当多喝点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薏米粥、扁豆粥则对身体大有裨益。

温燥应润肺

初秋之后经常有“秋老虎”光临。中秋时节若出现高温、天晴少雨、持续干旱、空气干燥时,“温燥”便不请自来,它常损伤人体的津液,引起皮肤干燥、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等症状。

在风多干燥的秋季,燥邪入侵会使人得病,加上不注意养生,当温度和湿度发生较大变化时,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如果温燥入侵,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口渴、口鼻唇咽干燥、干咳少痰、心烦、舌干苦黄、脉浮数。

秋燥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往往表现为口干、唇裂、鼻塞、咽痛、阵发性干咳,甚至流鼻血或咯出带血的痰等一系列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干燥症”。

因此,为了预防秋燥,应食用一些性质平和且具有滋阴润燥、养肺生津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如用白木耳或黑木耳炖冰糖服用;用玉竹、沙参与鸭一起煲汤服用;黑芝麻炒熟、研末,用蜂蜜调服。还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水果,其中以梨、甘蔗为首选,像马蹄、香蕉、枇杷等也是良好的润燥之物。但脾虚湿重而泄泻者、肺寒咳嗽而痰粘者,则不宜多吃上述水果。

在此提醒:秋季进补应以清补、平补为主。除了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否则极易加重秋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QQ交流圈

扫一扫,关注全民竞赛网QQ群交流,反馈您的建议,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