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气候日渐干燥,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易使人情绪产生波动,或烦躁,或伤感,从而引起忧郁、悲伤。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
初秋养生悦情当先。
初秋养生要调摄精神,保持神志安宁,心平气和,以减缓秋季萧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从而使人心情愉快,静想秋季收获硕果的喜悦。另外还要收敛神气,多参加户外活动,有助于心旷神怡、开阔胸襟,使胸中郁积一扫而光,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
首先,要调整好心态。心存善良的人,会与人为善,以他人之乐为乐,心中常有愉悦之感,能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心存宽容的人,有着非凡的气度和胸襟,对世事总是抱有理解和原谅,在心理上自然能够镇定自若;心存乐观的人,拥有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总是充满了活力和潜力,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能保持健康的心理;心存淡泊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会对世事和他人牢骚满腹,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拥有身心健康。
其次,要调理好饮食。日常饮食中多摄入一些高蛋白食物,比如牛奶、肉类和豆类等,有利于消除抑郁情绪。另外,富含锌元素的鱼类和麦片,富含钾、镁但呢个元素的香蕉、葵花籽等,都可以改善抑郁情绪,保持秋天好心情。同时,也可以酌情饮用一些绿茶、咖啡等提神的饮品,以改善心境。
再次,要坚持做运动。天气转凉,秋高气爽,比较适合进行登山、骑自行车等运动,结伴到野外做运动,散散心,不仅能增强身体机能,而且对于神经系统起到调节和安抚作用,排忧解愁,消除抑郁情绪,保证秋天有一个好的心情。
最后要注意多沟通。沟通是心灵的桥梁,找一些知心的亲朋好友一起说说心里话,或者找一个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倾诉心中的不快,将烦恼和悲伤都说出来,然后将它忘掉,才能保持我们内心的纯净,时刻拥有一个好的心情。
中医养生认为,疲劳过度会影响精神,而不劳动同样会影响健康。华佗云:“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气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因此,夏秋交替时节可适当进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