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昼夜温差变大,白天仍然很热,特别是久晴无雨时,暑气更加逼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秋老虎”。专家表示,合理安排饮食可以减少“秋老虎”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并能有效避免秋季可能发生的“秋燥”。那么在夏末秋出的饮食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饮食方面,夏末秋出的时秋季的气候表现还不明显,主要以闷热为主,只是早晚比较凉,这时的饮食极难控制。这时候心火当令,燥热的食物当然要戒吃,以免“火上加油”。此外,亦不宜多吃肥腻食物,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另外,天气炎热,人体皮肤毛孔疏松,容易出汗,我们适宜多吃水果及蔬菜,既可补充流失的水份,亦容易消化,不会加重脾胃的负担。
水果方面,特别一提的是西瓜。西瓜又称为夏瓜,有解暑除烦、生津止汤、清热利尿的功效,是夏天的佳品。不过,体质虚寒的人,即容易头晕、四肢冰冷、面色苍白者,则不适宜进食过量,以免伤及阳气,令虚寒加倍。
同样地,许多蔬菜瓜果的性质亦带寒,例如芥菜、生菜、芽菜,白菜等,虚寒人士亦不宜多吃。
冷饮方面,夏末秋初我们的身体处于一种“阳外阴内”的情况,就是说外界气温高,皮肤表层血管扩张,血液流向体表,因而感到发热,即“阳外”;但相对而言,腹中的血液便呈不足,即“阴内”。
此时若喝下大量冷饮,便会引致消化不良、腹痛泄泻、食欲欠佳。
下列疾病患者特别不适宜冷饮:肠胃差或患有慢性胃炎、胃病、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的人;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病人(以免刺激喉咙,引致痕痒、加重病情);患冠心病及高血压病人(体内的大量冷液,会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此外,小孩的肠胃娇嫩脆弱,过冷的刺激可能会令他们腹痛、腹泻、咳嗽痰多、胃口欠佳。老人的肠胃功能衰退,亦不适宜喝过量冷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