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天气渐渐转凉,气侯也越来越干燥,人们常常感到各种的不适。其中颈椎是威胁人们最大的隐患,也是秋季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下面来了解针灸预防颈椎病方法吧!
一、毫针刺法
1、颈夹脊为主取穴法
选取病灶局部颈夹脊穴施行针刺,是针灸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法。
(1)、单用颈夹背:根据CT所提示的颈椎病变部位及临床症状,对颈夹背进行针刺,强调针感传至患侧肩背、前臂、手指时立即出针,不留针(亦可留针)。
(2)、颈夹背配合其他穴位:主穴:颈夹脊(C3~C7);配穴:肩 、曲池、外关、合谷、肩井、风池、悬钟。每日一次,留针15~30分钟,10次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
配用电针、灸法(TDP),牵引者效更佳。
2、辨证选穴:
主穴:天柱、大杼、颈夹脊、阿是穴。
随证配穴:气滞血瘀配大椎、后溪
气虚血瘀配颈百劳、足三里、列缺
痰瘀交阻配膈俞、丰隆、外关
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
3、按西医病理分型选穴:
神经根型:风池、颈夹背(C3~C7)、肩井、肩 、曲池、外关、合谷、指尖放血
椎动脉型:风池、颈夹背(C3~C7)、百会、通天、太阳
脊 髓 型:风池、颈夹背(C3~C7)、肩井、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
交 感 型:风池、后顶、百会、内关、合谷
均为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
4、其它取穴法:
大椎穴合谷刺法:即大椎穴常规进针得气后,将针提至皮下,向患侧(脊髓型向两侧)呈30O角斜刺0.5-1.5寸,行针10min后,再将针提至皮下,向同侧呈45O斜刺,使针感向患侧上肢放射,行针10min后,再将针提至皮下,向同侧呈60°斜刺,留针10min后,10次为1疗程,连续1~3个疗程。
二、灸法
常规选穴:主穴:颈夹脊、大椎、肩 、曲池、足三里、悬钟。
配穴:身柱、肾俞、环跳、阳陵泉、肩井、天宗、阳池、中渚等。
1、温针灸:
进针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针法,针柄套1~2cm长的艾条,施以温针灸。选穴:上述主穴3~4个,配穴2~3个,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2~3疗程。
2、艾炷隔物灸
临床选穴多以颈夹脊为主,采用隔姜灸或隔蒜灸。
3、温灸器灸
选穴:风池、颈夹背,手指麻木加合谷;头晕头痛加百会、太阳、后溪;多汗加复溜、肺俞。方法:选用药艾条,点燃、置于湿灸器内,外层温度控制在50~60O为佳,熨按上述诸穴,每穴3~5分钟,灸毕可行推拿手法整复椎体。
三、电针疗法
选穴:颈夹背、阿是穴、大椎、肩 、曲池、外关、合谷、天宗。
波型选择:疏波(频率100~200次/分)、疏密波。
电针方法:每次选择4~6个穴位,毫针刺,得气后通电。
电针强度:一般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在电针同时,局部可配合温和灸法或TDP照射。
四、穴位注射疗法
选穴:同体针疗法(以颈夹脊为主)
方法1:复方丹参注射液4ml,5%葡萄糖液10ml,快速注入颈夹脊和阿是穴,每周2~3次,10次为1疗程。
方法2:以5%碳酸氢钠、10%葡萄糖各46%,骨宁、复方丹参注射液各4%的比例配药,每次3~5穴,第穴2ml,每周2次。
方法3:野木瓜注射液2~3ml,选取颈夹脊与阿是穴2~3个,每穴1~2ml,每周2~次。
方法4:维生素B12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等分混匀,选取颈夹脊、阿是穴为主穴,每穴0.5~1ml缓慢注入。
方法5:1~2%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4~8ml加醋酸强的松龙12.5mg局部封闭阿是穴,每周1次,连续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