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较低,推荐使用FirefoxChrome浏览器打开,否则将无法体验完整产品功能。
×

秋分节气后如何润肺防凉燥?

[导语]有秋燥症状的一般属于凉燥,这是因为,秋分后气温速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这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温燥咳嗽是燥而偏热的类型,凉燥咳嗽是燥而偏寒的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秋燥临床症状是不同的,需请医生对症治疗。

秋分以后,是肠道、疟疾、乙脑的多发季节。秋天特殊的气候特征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复发,需要大家多加注意。

秋燥分温凉,疗法各不同

秋季,天气转凉,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变化无规律,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另外,雨水稀少,天气干燥,易出现口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干咳少痰、皮肤干裂等现象,此即医学上所说的“秋燥症”。

但需要注意的是,同样是秋燥症,却有温燥和凉燥之分,不能一概而论。怎么区分燥邪引起的不适呢?一般而言,从秋分开始,人们的秋燥症状多属于凉燥。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后,阵阵秋风袭来,不仅使气温变化剧烈,而且使气温速降,寒凉渐重,多出现凉燥。

由于温燥是由热邪和燥邪侵犯肺部所致,应以清热润燥为主;而凉燥多由于寒邪共同侵犯肺部所致,因此除了润燥外,应吃一些温性食物,预防燥邪犯肺。

梨对热燥所引起的各种秋燥症状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功效。梨生吃可清六腑之热;熟食又可滋五脏之阴。说,梨能“润肺凉心,清痰降火,解疮毒、酒毒”。可见,梨对热性病的烦渴、咳嗽、喉痛、失音、眼赤肿痛、大便不通等症,均有良好的疗效。

梨的吃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生食:最好削皮后食用,如果甜味不够,可蘸白糖,秋天如能每日坚持吃2个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秋燥。熟食:去皮后蒸煮均可,也可与红枣、萝卜、绿豆等一起熬汤吃,其治病养身的效果更好。还可将梨蒂头切掉,中间挖空放入贝母,炖熟食用,可化痰止咳。

需要注意的是,秋分之后,不是人人都能吃梨。如果吃得太多,虽然燥情可以缓解,不过寒性也会随之而来,到了冬季,体内寒邪和体外寒邪会里应外合,那就麻烦了。另外,梨性寒,吃梨过多则伤阳气。患有冠心病、糖尿病、身体阳虚、畏寒肢冷、脾胃虚者,以及孕妇都不宜多吃梨。

中医认为,白萝卜温性,微辣,多汁,可行气润燥。所以,秋分后白萝卜是克制深秋“凉燥”的有效蔬果之一。

除了白萝卜外,菠菜、在防治“凉燥”上,同样具有卓著的功效。这些食物可在寒露之后多多进食,以远离寒燥侵扰。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QQ交流圈

扫一扫,关注全民竞赛网QQ群交流,反馈您的建议,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