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较低,推荐使用FirefoxChrome浏览器打开,否则将无法体验完整产品功能。
×

长夏谨防湿邪的侵袭

[导语]古人以五行配四季,缺一,所以想出长夏来弥补,于是春夏秋冬加上长夏就合乎五数。长夏就是指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这是中医学的范畴。

古人以五行配四季,缺一,所以想出长夏来弥补,于是春夏秋冬加上长夏就合乎五数。长夏就是指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这是中医学的范畴。

湿为长夏的主气,因此长夏时节通常天气闷热,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甚至发霉、长毛,人也会感到不适。中医理论认为长夏多雨,湿气较盛,人体易中“湿邪”而致湿症。若穿着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吃了霉烂变质的食品,就会引起胃肠炎,甚至导致中毒,所以在长夏一定要重视防止湿邪的侵袭。具体要做到:

1、饮食方面,祛湿健脾

这个时令容易产生肠胃道疾病。中医上说,因为湿困脾,生清降浊的功能削弱,吃油腻或者过甜的东西就容易产生呕吐。所以饮食尤其要控制,喝酒也要控制,因为酒亦主湿。因此,在长夏季节里,饮食应以清热祛湿、健脾和中为主。所以也有“长夏防湿要淡补”的说法。

在日常生活中,除食用冬瓜、绿豆芽、小白菜、苦瓜之类的清热食物外,还要吃些薏苡仁、芡实、赤小豆。经过炎夏的消耗,入秋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腹泻。丁医生推荐“早饭有一碗粥、晚饭备一碗汤”。同时,大鱼大肉等容易生火的食物尽量少吃。在吃海鲜和烧烤时,一定要注意新鲜度。

2、起居方面,谨防着凉

虽然眼下丝毫未见秋色,但稍有大意,就容易诱发感冒。尤其是邻近秋分的时候,温差大,中午热早晚凉,暑湿隐藏在身体里。早上着凉之后就产生伏暑,伏暑的症状表现为发热、腹泻。越是邻近秋分温差大的时候,越要小心预防着凉。

秋令气温多变,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提早备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绒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减。

以往,不少人刚过立秋,就开始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专家提醒,这些疾病并不一定全是感冒。过敏性鼻炎也是立秋后的高发疾病。无论如何,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以免身体受凉。另外,在户外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穿衣保暖。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QQ交流圈

扫一扫,关注全民竞赛网QQ群交流,反馈您的建议,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