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蓝天,灿烂的阳光,这是夏天的美好写照。人们追求健康,但很多人度夏有一些不健康的习惯,有一些行为误区,具体有:
误区1、晨练越早越好
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最不易扩散。此时是污染的高峰期。人们普遍喜欢在草坪、树林、花丛等有绿色植物生长的地方进行晨练,而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多少新鲜的氧气,相反倒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所以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6点。
误区2、衣服穿得越少越凉快
据研究表明,盛夏酷暑之日,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 ,此时裸露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使皮肤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更多热量,衣服穿得过少反而会感觉更热。
误区3、“冲凉” 最舒服
人们外出活动时会吸收大量热量, 炎炎夏日。人体肌肤的毛孔都处于 “ 张开 ” 状态,此时立即 “ 冲凉 ” 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高热症;同时,冲凉 ” 之时,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也容易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重者还可能引起休克。因此,夏季外出回家,应先让自己出出汗,待身上的热散发一段时间后,再采取一些降温措施。
误区4、喝啤酒解暑
啤酒中含有酒精, 夏天喝啤酒有一定解暑作用。但喝得过多,不仅达不到解暑的目的反而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