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处在三伏天里,“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例如,在严寒天气下锻炼,能增加肌体对寒邪的抵抗力,可预防冬季常见病的发生;而在酷热天气下锻炼,能提高人的耐热能力,使得肌体能更好地适应炎热的自然气候,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但对老年人来说,一味强调“夏练三伏”,则就不太适宜了。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空气湿度大。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当环境气温达到33℃时,人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汗,这时人体还能保持产热与散热平衡,如果在高温条件下再进行体育活动,人就会大量出汗。出汗过多,会使体液和血容量减少,血液浓度增高,血液黏度也随之升高,此时,容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发生脑血栓。
此外,人在气压低的情况下进行体育活动,可增加心脏和大脑的耗氧量,也会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据临床资料统计,每年三伏天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高发期,发病人数约占全年发病总人数的25%。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体内水分比年轻人少15%左右,因此老年人的耐热能力也较年轻人差。
专家指出,当环境气温达到31℃时,老年人就应停止体育活动了。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老年人要以静制动,多休息少活动,并保证充足的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