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拿天”是指“三伏天”又闷又热,令人浑身汗水外浸的天气。桑拿天湿度大,地面温度低,高空温度相对较高,风力小,空气流通速度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众多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谈谈夏季如何保健,让我们远离高温的烦恼,清爽地过夏季。
专家指出,“桑拿天”与温度和湿度有关,一般来说,气温在32℃至33℃之间,空气湿度在70%到80%;或者气温在33℃以上,空气湿度在40%左右,人体都会感到比较闷热,就算是“桑拿天”。
一、“桑拿天”易引发四种病
1、中暑: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会导致出汗不畅,体热发散受阻,容易引发中暑。不过,平常注意通风,有对流风时,闷热感会相对缓解。
2、腹泻:天热就想吃凉的,可胃喜温怕冷,往往快活了嘴,伤了肠胃。再加上夏季炎热,细菌活跃,食物易腐败变质,更为人们的肠道安全埋下了隐患。
3、呼吸系统疾病:一般认为,呼吸系统疾病易发在冬季,但数据显示,夏季闷热天气里,感冒、伤风等病的发病率高于全年平均水平。
4、心脑血管疾病:夏季出汗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大,容易形成小血栓,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室内外一冷一热的刺激,会使血管出现骤缩骤扩,血压也会随之上下波动,易引发脑出血意外。
二、“桑拿天”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1、夏天不能怕热,不能贪凉,这是中医自古以来就讲究的过夏准则。平时空调最好不要低于26摄氏度,或保证室内外温差不能超过8摄氏度,每过2个小时应通风半小时,遇到湿度特别大的时候,应以除湿为主。此外,平时不要吃太多凉的东西,冰水少喝,温水最好,有保护肠胃的作用。
2、人们在起居上注意“避高温、自然凉”6个字就可以了。最好的做法是:晚上11点上床睡觉,天亮起床,中午再睡1小时午觉;早晚出门乘凉,树阴下最好;如太阳大时出门,一定要戴帽子,避免头部暴晒,否则可能因大脑缺血导致中暑。
3、不论天有多热,晚上睡觉最好盖个薄被,少开空调,以开窗通风为好。如果不小心患上了空调病,打喷嚏、流鼻涕,可将3片生姜、10克紫苏煎水喝,或许会有些疗效。
三、夏天防暑降温小常识
1、及时补充水分但应少喝饮料。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因此,夏季应多喝白开水或淡盐(糖)开水。
2、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时-15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非出去不可,应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夏季衣着以浅色为好。
3、口渴后不宜狂饮。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约占汗液的0.5%左右,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4、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5、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6、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
7、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8、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9、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佩戴时,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会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四、“桑拿天”最适合吃的“四件宝”
要想过好“桑拿天”,清暑、养心、健脾、祛湿是重点。
1、最适合的蔬菜:瓜类和豆类。丝瓜、冬瓜等有利湿作用,闷热天里吃点海米冬瓜,可祛暑除湿。四季豆、豇豆等能够健脾,有助于调节肠胃功能。
2、最适合的水果:西瓜。西瓜是夏天最常见的水果,既能利湿,也有很好的解暑效果。不过黎敬波提醒,西瓜在北方不能吃多,而且最好不要吃冰镇的,以免损伤肠胃。
3、最适合的茶:绿茶。不仅解渴消暑,还能清热解毒。
4、最适合的作料:生姜和蒜。姜、蒜温胃,有助于发散阳气,畅通排汗,而且能解毒,可减少因吃了不干净东西而导致腹泻的危险。
五、几个解暑食疗方子
三伏清暑饮:荷叶、藿香叶、薄荷叶各5克,泡水代茶饮。其中,荷叶清泻暑邪,藿香芳香化湿,薄荷疏风散热。三伏健脾方:薏苡仁、白扁豆、绿豆煮粥。豆类健脾,薏苡仁化湿,对脾胃不和者尤其适合。三伏养心茶:西洋参3—5克,麦冬5克,甘草3克泡水喝。适合天气炎热时,容易出现心慌气弱、浑身没劲等症状的人。三伏开胃茶:麦子、大米炒半糊,加点山楂片、荷叶,一同泡水喝,有助开胃,适合天热就不想吃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