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很多人都加大了洗澡的频率,以此来缓解酷暑带来的不适。洗澡无疑是夏季保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但能及时祛除汗垢,调节体温,更能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但夏季洗澡是有讲究的,如果方法不对,不但无益身心,还可能造成诸多不适,有损健康。下面几种误区,尤其值得注意。
1、洗澡过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居住条件的改善,一些人每隔1—2天,甚至每天数次洗澡,同时还使用肥皂、香皂等用力擦洗。其实,洗澡的次数并非越多越好,因为洗浴和洁身剂过多地消除了皮肤表面具有润泽保护作用的皮脂膜,使皮肤变得干燥。出现脱屑和裂缝。这样,皮肤反而容易受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侵袭。皮肤病学者认为,冬季1周左右洗一次就可以了。在炎热的夏季,出汗较多时,也只提倡略增加次数。患有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症的病人,更不能过多洗浴。
2、热水长时间洗浴。
许多人喜欢洗热水澡,甚至长时间浸泡在浴缸中。岂不知这样做是不科学,甚至是危险的。水温过高,皮肤、肌肉血管扩张,血液存积于全身,回心血量减少,供应大脑和心脏的血液随之减少,加之出汗多丢失体液,极易造成晕倒甚至心脏病发作。另外,长期热水浴还可导致皮肤过早老化,不利于皮肤健美。因此,用温水沐浴洗澡时间也不宜过长。
3、使用搓澡巾。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原来的普通毛巾,用起了搓澡巾。然而,科学调查表明,除了方便外,尼龙搓澡巾对皮肤健康几乎没有什么益处。首先,搓澡巾质硬而粗糙的表面直接损伤皮肤,使表皮角化层过多地被搓擦而脱落,保护作用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