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较低,推荐使用FirefoxChrome浏览器打开,否则将无法体验完整产品功能。
×

夏季勿忘防寒湿

[导语]盛夏酷暑,人们都非常重视防暑降温,然而却往往忽视了寒湿之邪对人的伤害。殊不知炎炎盛夏,特别是夏秋之交的七、八月间(古称长夏),由于多雨,湿邪当令,所以寒湿之邪伤人更甚。

盛夏酷暑,人们都非常重视防暑降温,然而却往往忽视了寒湿之邪对人的伤害。殊不知炎炎盛夏,特别是夏秋之交的七、八月间(古称长夏),由于多雨,湿邪当令,所以寒湿之邪伤人更甚。

夏日汗出较多,中医称之为“腠理开泄”,即皮肤毛孔开放;另一方面,夏日阳盛于外,体内阳气相对薄弱,低于外邪的能力下降。这种状况下寒湿之邪更易侵袭人体,伤及皮肤、胃肠、肌肉等。加之夏日久处空调环境下,且温度低于26℃,加之衣着单薄,露肩、露脐、露腰、露膝;室内外温差较大,从高温处到低温处没有过渡,或者出汗后直接用冷水冲凉,大风扇劲吹,中医称之为“汗出当风”;过度食用冰镇、冰冻冷饮和水果;还有,有些人喜欢夜间彻夜在外乘凉、睡在冰凉的水泥地上。如此等等。这些都是容易伤于寒湿的机会。

炎夏之时感受寒湿所致疾病,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中医学一般有“阴暑”和“痹症”等相应的病症名称。阴暑常表现为怕冷,不出汗,食欲差,拉肚子等;如果寒湿之邪留着肢体经脉,则又可见肌肉关节冷痛或酸痛,甚至活动也受到明显的限制。另外,对于女性,寒湿之邪易于从下部侵犯人体,导致诸多妇科病症。

中医认为,夏季暑气主令,人体阳气亦随之升发及至妄动不但易于损伤阴液,也易耗伤人体阳气。这样一来,到了夏季,阳气反而常常因为妄动并被暑气所伤而部分散失。这时,如果性质上属阴的寒湿之邪乘机侵犯人体,那么人体所存不旺的阳气就无力抵御而滋生疾病。因此,中医学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之法是很有见地的。

所以,尽管是炎炎夏日,也要时时防止寒湿之邪侵犯人体。那么,怎样来防止寒湿侵袭呢?

专家指出,时时保持阳气的旺盛是根本。上面曾提到“春夏养阳”的观点,另外还有“冬病夏养”之说,两者本质上相似。所谓“养”,实际上包括“养”和“护”两个方面,养护结合才能真正达到阳气的旺盛。

“养”即是要求养在平时。具体来讲,饮食方面,不主张过食辛热或寒凉之品,因为辛热易于伤阴,寒凉易于伤阳。夏令食品应该以清淡易消化为主,米面等主食不可缺,同时像鱼类、瘦肉、禽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以及各种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食品也要适当增加。如阳气素虚,除胃气虚弱而消化不良外,还有畏寒怕冷等肾阳不足的表现,必要时可通过适当服用相应的中药方来调理。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预防和治疗夏日寒湿。就是每日常饮用一些生姜茶。

所谓的“养”是内在的,外在的“护”则要求我们不可过于避热贪凉。不要在夜间直接露宿室外或者在室内睡觉时空调温度太低、电扇风力太大,不要久坐于阴暗潮湿之地,不要大量进食冰镇食品或饮料,不要活动出汗后立即用冷水冲凉,不要在夏末暑气渐减时迟迟不换下凉席等等。

专家提醒:青少年时期机体阳气勃发,因此有些青少年朋友虽然常常饮冷贪凉而不感觉有什么危害,但若长久这样,必然会种下阳气虚损的祸根,将来很容易患阴寒之邪黏着难解的病症,调治也同样困难。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QQ交流圈

扫一扫,关注全民竞赛网QQ群交流,反馈您的建议,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