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气炎热,特别是大暑,是一年之中最热的节气,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人们会感到酷热,心烦,甚至中暑发热。而且,暑性升散,容易伤津耗气。
因此人们在夏天会感到口干舌燥,少气乏力。大量出汗之后,甚至会出现虚脱。特别是暑天多夹湿,让人感到头目昏困,口内不清爽,出现大小便不畅、舌苔厚腻等症状。有鉴于此,夏季的饮食当以清解暑热、益气生津、化湿健脾和清心养神为原则。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要注意夏季阳气的分布特征。“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夏天是自然界阳气向上向外蒸腾的季节,由于阳气的向表、向外,致使在里的阳气反而虚少;人与自然相应,就表现为心肺烦热而胃中虚冷。一则暑热外蒸,一则腹内阴冷,饮食稍有不慎,极易腹痛腹泻。因此,夏季饮食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温扶阳气,调护脾胃,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春夏养阳”。
基于上述原则,夏天应多吃蔬菜水果,如西瓜、黄瓜、甜瓜、芹菜、桃子、梨、苹果、荸荠、鸭梨、香蕉、猕猴桃等,都是不错的消暑佳品;中医有“补在三伏”之说,可选用益气养阴的中药泡茶服用,如西洋参、太子参、黄芪、石斛、黄精等;也可以适当加用祛暑清热的中药配制药茶,如香薷、藿香、芦根、薄荷、竹叶、金银花、荷叶等。
夏季饮食养生的总原则包括至于食物,绿豆、白扁豆、红小豆、小米、苡仁米、荞麦、芡实、山药、百合、冬瓜、苦瓜、黄瓜、西红柿、生菜、木耳、豆浆、豆腐等,均适宜夏季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