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至今历来十分重视养生之道 ,其内容丰富多彩。诸如 ,健身养生、调气养生、静神养生、食药养生、四时养生、养德养生等 ,其中养德养生 ,历来被许多学者、养生学家、医学家所推崇 ,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人们的心情易烦躁,更应该注重养德。
孔子在《中庸》中提出“修生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即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才能获得高寿。
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孙真人卫生歌》说得好:“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这是修身养性的至理。唐代名医孙思邈不受名利之诱,献身医道,为大众解除疾苦。凡病家请求出诊,他从不瞻前顾后,不考虑自己的吉凶安危,也不惧怕路途遥远艰险,无论昼夜寒暑、饥渴疲劳,都要“一心赴救”,而且从不问病患地位高低,贵贱贫富,也不念恩怨亲疏,一视同仁。他不仅在工作中不辞劳苦,而且在医学研究上孜孜不倦,在古稀之年写下了《千金要方》,直至百岁高龄,仍然思路敏捷,老而不衰,完成了《千金翼方》,至一百零二岁去世。与此相反,缺乏道德修养的人,特别是那些被名利枷锁困住手脚的人,愿意斤斤计较,常常患得患失,他们往往会未老先衰,自然难登“仁寿之域”。
唐代著名禅师石头希迁又被称为“石头和尚”,九十一岁时无疾而终,谥号无际大师。希迁曾为世人开列十味奇药:“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米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骘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服用方法为:“此药用宽心锅内炒,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于平等盆内研碎,三思为末,六波罗密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进三服,不拘时候,用和气汤送下。果能依此服之,无病不瘥。切忌言清行浊,利己损人,暗中箭,肚中毒,笑里刀,两头蛇,平地起风波——以上七件,速须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