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要求:人体主要通过蒸发来散热,夏天空气中的温度高,通风不良,出汗减少,身体通过调节不能维持热平衡,使热量在体内蓄积引发中暑、气温是中暑发病的决定因素,夏季室内应以凉爽、通风为佳,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左右。当出现大汗、口渴、头昏眼花、胸闷等先兆中暑症状时,应离开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必要时用电扇吹风,有条件者在空调房休息。
立即抢救:首先应将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平卧(头部不要垫高),解开衣领,同时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头部,并快速扇风、轻者一般经过上述处理会逐渐好转,再服一些人丹或十滴水。重者除上述降温方法外,还可用冰块或冰棒敷其头部、腋下和大腿腹股沟处,同时用凉水反复擦身进行降温。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积极降温:常采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及针灸降温等方法。物理降温是指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大血管处(额头、颈部、腹股沟、腋窝),擦至局部皮肤发红时为宜;冰水冷敷枕部、腋下:高热中暑在物理降温时,常同时应用药物降温,采用静脉输液补充体液以促进降温。针灸降温,可灸大椎、曲池、合谷等穴位。一般体温降至38℃时,应停止各种降温措施,擦干皮肤,让患者静卧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