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湿属阴邪,虽然它会与寒气结合,变成寒湿,也会和热邪结合,变成湿热,但是总的来说,它还是阴性的邪气。此时,我们应根据情况,随时分析到底是湿热还是寒湿,本来应该是湿热多,但是,我这两天发现,寒湿也很多,都是空调吹的。湿热者舌苔多为黄腻。舌质红;而寒湿则是舌苔白腻,舌质不太红,颜色较淡。这是二者的区别。
关于湿邪的性质,中医认为,湿邪性质重浊而黏腻,它能阻滞气的流动,妨碍脾的运化。中医叫“湿邪困脾”,如果是外感湿邪,常见恶寒发热、虽然出汗但是热不退、四肢困倦、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如果是湿浊内阻肠胃.常见胸闷不舒、小便不利、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
中医认为,湿邪有两种,一种是外湿,一种是内湿。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长夏湿气最盛,故多湿病。另外一种湿气是内湿,内湿是疾病病理变化的产物,多由嗜酒成癖或过食生冷,以致脾阳失运,湿自内生。比如经常喝冰啤酒,冷饮等,导致脾阳受伤,这样湿气就重了;还有时是人缺乏运动,导致气血流通不够,阳气升发不利,也会导致内湿很重。
如何分辨湿邪呢?湿邪有哪些特点呢?
湿邪的第一个特点是:湿性重浊。《黄帝内经》说“因于湿,首如襄”,就是这个意思,被湿气困住了,头总是觉得像襄个什么东西似的;若湿滞经络,流注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痛处不移;若湿流下焦,则小便混浊、不利、大便溏泄,或下利脓血,甚至妇人带下黏稠腥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