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调养
春季阳气开发,人体新陈代谢也开始旺盛,饮食宜进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之物。初春阳气初发,辛甘之品可发散为阳以助春阳,温食利于护阳,如葱、荽、枣、花生等皆宜,但不宜食大热、大辛之食,如参、茸、附子等。春为肝气当令,肝过旺则克脾,使中土衰弱,不利健康。故《千金要方》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也指出,“春不食肝”。《摄生消息论》中有:“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宜甘,以养脾气。饮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因多食酸可引起胃酸分泌障碍,影响消化吸收;多食甘使脾土受克而损脾气。在春季提倡多食含维生素B较多的食物和新鲜蔬菜。现代营养学认为,缺少维生素B,且饮食过量是引起“春困”的原因之一。故要常吃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菜花、元白菜、柿子椒等,寒凉油腻之品易损脾阳,应少食。
起居调养
春回大地,天气渐暖,空气湿润,使人皮肤腠理逐渐舒展,循环系统功能加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各器官负荷增加,于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使身体困乏,民间称为“春困”。如何适应这种生理变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说的是为适应这种自然与人体的变化,就当晚睡早起,散披长发,舒展形体,在庭院中信步漫行,使思想意识、灵感生发不息。春季养生还要注意防风御寒,注意养阳敛阴。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中指出:“春防风,又防寒。”衣着方面既要宽松舒展,又要柔软保暖。同时根据初春乍暖乍凉的天气特点,衣服不可顿减,如果过早脱去棉毛衣物极易受寒,寒则伤肺,出现呼吸系统的疾患,如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因此,遵照“春捂秋冻”的原则,做到随气温变化而加减衣服,使身体适应春季气候变化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