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虽然已经立春,但是寒意仍然很浓,所以早春时节还是需要注意保暖的。
一、春季保暖讲究“上薄下厚,重首足”,中医认为,寒多自下而起,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因此要注意下身的保暖。同时,头部、手部和脚部是人体最易散热的部位,所以也要重点“捂”。“尤其是老年人和孩子不要着急摘掉帽子、手套,脱掉厚袜子,否则容易降低身体免疫力。”此外,女性还要保护好四肢和腹部,不要着急脱掉毛衣毛裤,以免受风寒侵袭。但需要提醒的是,“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而中午气温升高时,可适当减衣服。
二、早春时节要注意及时补充热水。由于春季环境干旱,而人体内又燥热,不及时补充水分,会引起喉疼等感冒早期症状,而及时喝水不仅仅可以补充水分,更可以降低肝火旺盛,减轻易怒的症状。
三、早春时节要及时了解天气预报,遇到天气变化要及时加衣。比如今天北京的大风寒冷天气,让很多人都有感冒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