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正向我们走来。在江南有“黄花开时人发狂”的说法,黄花盛开指的是春季中期,而在北方,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易发期略晚于南方,大约在春末,也就是清明前后。春季是心理疾病的高发季节,每年3-5月的发病率接近全年的一半。
春天气候多变,阴雨比较多,阳光又不够充足,人的大脑内松果体素分泌增多,导致机体内其他激素分泌不均衡,出现代谢紊乱,从而使人体的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异常。
再加上春节作息时间的不合理对身心造成的伤害渐渐显露,一年之始工作的压力繁重,学生中高考迫在眉睫,心理、精神出现问题的人员就开始增多,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
保证睡眠增加运动
专家们建议,曾经患过精神类疾病的病人,在春季要做到坚持用药,切莫自行减药、停药,出现情绪不好、失眠、烦躁等异常状况,应尽早到医院就诊。
要注意日常保健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白天睡觉,以免打乱体内的生物钟,保持以往的作息时间,午睡不宜超过45分钟。
提高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发现自己情绪低落时,应注意转移不良情绪,郁闷出现时不妨听听音乐或参加体育活动,如爬山、跑步、打球等,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
提醒:睡眠不佳、情绪极度烦躁、焦虑等精神心理疾病发作的苗头,当自我调节无效时,应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