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穿衣上薄下厚
为何要“上薄下厚”?因为“寒从脚下起”,而从人体的血液循环来看,下肢都要比上半身弱,体弱者尤甚。早春的特点是“乍暖还寒”,冷空气经常会“杀”回头。专家特别提醒,有支气管炎、关节炎或免疫力差易感风寒的体弱者,更应盯紧天气预报,遇到突然降温,特别是气温有可能低于15℃时,就应提早“捂”着点儿,护好“下盘”尤为关键。但一遇到气温稳步回升,则应及早减少衣物,以免因“捂过头”出现头昏脑胀之类的症状。
“春捂”到底要“捂”到什么时候?民间有一个笼统的说法:“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但时下的上海虽正值正月,却依然乍暖还寒,街头“二八天乱穿衣”的景象已十分显眼。对此,专家提醒,同样的气候条件下,穿衣多少厚薄跟体质相关,年轻人身体健旺,无需“捂”太紧,但一下子“冬装换夏装”也不可取,因为春天气候多变,穿得过于轻薄容易受风寒侵袭,患上关节炎等病症。
TIPS:把握4个“春捂”指数
●该捂的时机:冷空气到来前1-2天
春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再晚便是雨后送伞了。
●该捂的气温:15℃是临界点
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该捂的信号:日夜温差大于8℃
在春天,应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8℃时是该捂的信号。
●该捂的时间:7~14天恰到好处
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也得再捂7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