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阳气上升,万物生发,是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春季的调养重在养阳。
何谓养阳?阳是指人体的阳气,泛指人体的功能。那么,怎样做才能养护人体的阳气呢?对此,专家认为,需要从起居、精神、运动、饮食等多方面“下功夫”。
作息:
需调整时间
春回大地,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皮肤腠理逐渐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觉困倦,故有“春眠不觉晓”之说,所以很多人往往睡得很多却总感觉仍“意犹未尽”,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生发。因此,在作息方面要按照《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所述:“夜卧早起”,即要逐渐调整生活习惯,由冬天的晚上9~10时睡觉逐渐改为晚上10~11时左右睡觉,早上则要适当早起,这样以助阳气生发。
衣着:
“春捂”有理
在衣着方面,要注意“春捂”。早春乍暖还寒,正是西北风与东南风相互交替的季节,冷暖气流经常呈现出拉锯状态,气候忽冷忽热、变化无常。因此早春时节需遵循“春捂”的原则,即使是在天气逐渐变暖的时候,也不要过早、过急地脱掉冬衣。
强调“春捂”是因为人们刚刚度过“冬藏”阶段,代谢功能和抗病能力都比较弱。同时,由于受到冬季严寒的激发,人的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分泌量都大大增加了,以便维持人体热量的均衡;而当春天来临时,随着气温变暖,人体内的热量会逐渐减少,代谢速度也会随之变化。这时,负责保持体内恒温的下丘脑和体内各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需要经过几个星期的时间才能调节好。“春捂”正是为了使人体内的热量降低后免遭春寒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