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阳气升发宜晚睡早起
民间有“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一说,这是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所提倡的春季养生概要引发出来的。“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立春一到,寒冷的天气逐渐逐渐减少,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回升,万物开始生长。根据“天人合一”的养生理念,我们也应尽快校准自己体内的“季节生物钟”,以适应自然界的这种变化。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除了作息上要“夜卧早起”之外,还提倡多到户外散散步,舒展肢体。早起锻炼除了能提升体内的阳气,提高季节更换期间身体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还有助抵抗春日里常见的病菌侵袭。
特别提醒,所谓“夜卧”,并非提倡熬夜,晚上最好莫错过十一时左右的理想入睡时机。
多做有氧运动赶走“春困”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到春天就呵欠连连,早上起不来,越睡越想睡,而且睡得越多,醒后的精神并不见得越好,甚至整天昏昏沉沉,身体疲乏不堪。这是典型的“春困”现象。专家指出,春天里疲乏嗜睡的毛病,与突然升高的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
天气的忽暖忽热使皮肤由闭合到打开,表皮的毛细血管也从收缩到扩张,更多的血液扩充到体表。再加上立春过后雨水开始增多,空气中的湿气加重,若因“湿困犯脾”影响到消化,容易引起中气不足,身体更觉昏沉。
春天来了,“一般来说,对付‘春困’最宜选择有氧运动,这就是《内经》提倡的“广步于庭”。每天抽个把小时散步或跑步、打拳或打球,有时间的人还可以去登登山,多呼吸新鲜空气,并尽量让自己动起来,在改善全身血循环的同时也增加肺活力,为身体“泵”进足够的氧气,有助于摆脱昏沉的状态。
着衣:上稍轻薄下厚重
春天天气忽冷忽热,很容易使人患上各种疾病,特别是体弱的人容易生病,有旧病的人容易复发。专家指出,春天天气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也随之生长繁殖,鼻炎、流感、肺炎、麻疹等是发病较高的疾病,因此,大家要及时预防这些疾病。
俗话说“春捂秋冻”、“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春天虽然天气日渐暖和,但日夜温差较大,人很容易出现高血压、月经失调、过敏性疾病等。有关专家表示:“这个时候,很多人过早地穿上夏天的服装,但是春天乍暖还寒,很容易让身体吹到风生病,因此,穿着时上身衣物可以稍微轻薄一些,而下身的裤子、鞋子不妨穿得厚重一些。还要记得多晒太阳,经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