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较低,推荐使用FirefoxChrome浏览器打开,否则将无法体验完整产品功能。
×

春季要如何缓解烦躁情绪?

[导语]烦躁是春天常见的一种不良情绪。如果赶上多风少雨干燥的天气,烦躁情绪覆盖的人群就会更多,表现得就会更加激烈。那么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该如何认识和应对烦呢?

烦的本意是火上头,发热、头疼。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上火发烧,头疼脑热。火气上冲头,起初可以出现发热、头疼,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人的情绪、情感、精神。后来人们逐渐把让人为难、头疼的情绪也称为烦,不过一般都说心烦,用来区别生理上火气上头的烦。

烦是会意字,从页(xié),从火,“页”是人头,比如颈项,还有繁体字的頭、憂都是用页作为偏旁部首。

烦是怎么出现的呢?原因分内外两种。先从内因说起:五行之中,心与心包属火,是阳性的,肾属水,是阴性的。人与天地相应,正常的状态应当心火下降,肾水蒸腾,就像天气下降为雨,地气上升为云,往复循环。这就是《易经》中所谓的水火即济,天地交泰。相反,如果人体产生郁结就会导致上下隔绝不通。这些郁结有的是无形的邪气,有的是痰饮,有的是瘀血,久而成患。而郁结的部位一般都在任脉上,有的在咽喉,比如梅核气;有的在胸中,比如胸痹;有的在心下,比如虚痞、结胸;有的在脐周,比如水气病;有的在小肚子上,比如奔豚。这些会使火气不降反升,熏灼头脑,寒水无法蒸腾,凝滞于下,热者愈热,寒者愈寒。在《易经》中,这是火水未济、天地不交;在中医里面,这种状态就造成了火上头,就是烦。

《易经》把这种天地、阴阳不交的状态称为否,中医把否加了个病字边,把阴阳不调和的症状称为“痞”。很多病人手脚冰凉、颜色发青,但是却头疼发热,脸上长痤疮,口腔里面起溃疡,咽喉肿痛。有一些人还有游走性的关节疼痛,自觉双脚冰凉,像走在冰雪上,但是同时会出现心中烦热、头疼、干渴、老想喝冰水。中医统统称为痞症,原因是上热下寒,阴阳隔绝,痞塞不通。经脉郁结导致心中有热,上攻于头就是烦的内因。消散郁结,疏通经脉就是治疗烦的方法,也就达到了成语否极泰来的目的。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QQ交流圈

扫一扫,关注全民竞赛网QQ群交流,反馈您的建议,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