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如失眠、纳呆、易怒、头昏、易疲劳、皮肤干燥等,主要与虚证关系较为密切,其中尤与脾肾气虚证关系最为密切。除了诸虚不足,阴阳失调外,正虚邪实、本虚标实的矛盾比较突出。
(一)虚证与亚健康
中医学虚证的主要表现有:气虚多见乏力、多汗、脉细等;血虚多见头晕、目糊、面色萎黄等;阴虚多见盗汗、失眠、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阳虚多见伯冷、四肢不温、乏力等;津液不足多见口渴、皮肤干燥、两目干涩等,与亚健康状态极为相似。治疗原则是气虚者益气,血虚者补血,阴虚者滋阴,阳虚者温阳,津液不足者生津。而亚健康状态的治疗,补虚常是主要手段。亚健康状态、慢性疲劳综合征、虚证等均以疲劳为主要表现,而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肌肉,为人体后天生化之本;肾明肾阳为一身阴阳之根本,肾为先天之本。健脾补肾方药在调整治疗中具有明显的疗效,故中医药在亚健康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神经衰弱与亚健康
中医学认为,神经衰弱为血不养心,心不养神,常出现失眠、心悸、健忘等表现,往往由于思虑、劳倦、压力过度等引起。神经衰弱与亚健康状态的表现更为相似,可将表现程度较轻、难以确诊的神经衰弱者称为“亚健康状态者”。除了气血不足的病理基础,气滞血疚、气血流通障碍也是重要的致病环节。同样,利用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克服和调整亚健康状态。
(三)衰老与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者,虽无明显疾病,但却活力降低、适应性减弱,它是生理功能自然衰老的表现,因此,可以认为它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生理性衰老者,其生理质量处于亚健康状态,若不引起重视,将加速衰老进程。中医学的抗衰老理论,强调摄生、养生、保养真气、强健脏腑、调整阴阳,可以防病祛疾,延年益寿,对亚健康的调整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