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交替,免不了会让人们感受到一些不适应。身体经历一个夏天的湿热积累了湿浊、毒素,使人抵抗力下降;接踵而至的冷空气,使一些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为安度秋季,以健康的身体迎接冬天,人们对养生十分关注,因此也留下不少民谚、民俗,比如“春捂秋冻”、“贴秋膘”、“秋季养肺,要以肺补肺”、“秋冬养阴,要滋阴”等。殊不知,这些俗理儿都要因人而异,切不可照搬照套。
呼吸道篇不宜民谚:以肺补肺
适应环境防呼吸道疾病

专家解读:中医确实有取类比象的养生理论,认为可以通过“以形补形”的方法来改善原有病灶或是预防相对应器官的发病。秋季气候干燥,呼吸系统疾病多发,养肺就成为人们“想当然”的做法。其实,健康的人没有必要对肺进行饮食或药物调补,日常起居注意一些就可以了。
秋季感冒多为“伤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人们应该根据天气冷暖变化适时增加衣服,避免风寒侵袭;并通过适当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来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
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除了要远离致病原之外,还要注意保持空气湿润。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居室要多开窗通风,加快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室内湿度的调节则可通过晾湿毛巾和衣物来提高湿度,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加湿器。

心脑血管篇不宜民谚:贴秋膘
患者秋季锻炼宜选晚饭后
专家解读:贴秋膘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认为夏季之后,人们应该多吃肉类,增加营养、储备脂肪,以备过冬御寒。但是这个传统适用于过去以谷类为主的单一、匮乏的食物条件,现在生活中食物种类多,人们摄入的脂肪、蛋白质含量并不低,没有“贴秋膘”的必要了。而且,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来说,更不宜“贴秋膘”,导致疾病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