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马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父亲是一位远近闻名的中学校长。黑瘦矮小的李马,胆子却不小;平时特爱玩,成绩一直不好。十八岁,才毕业于父亲所在的中学。中考时,因为父亲是校长,额外给他加了40分,但他还是与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差了一大截,而未能考上。看他那种咬着笔杆子皱着眉头学习的痛苦样子,父亲也没再指望他继续上学了。
落了学,他就在家闲着。时间一久,身为校长的父亲在家只要稍一瞥见他,就总是横竖不能入眼。父亲日思夜想,终于建议李马去参军。一向在家好吃懒做的他害怕吃不了当兵的苦,一口就回绝了父亲的念头,说让他参军还不如让他现在就去死。没办法,父亲决计向上级领导反映自己的后顾之忧。校长的反映,很快就得到相关领导的同情和关照:下达几个招工指标,其中一个就给了李马。李马虽然没有城镇户口,却理所当然地成了镇自来水厂一名员工,并且还是企业编制,可以享受相关事业待遇,但绝不是所谓的呼之即来叱之即去的临时工。在自来水厂里平时也没别的事,无非是让他出去抄抄用户的水电。当时由于某种历史因素,镇内房楼幢与幢之间都一概设置了用水总表。因此不必挨家挨户地抄分表;况且他负责的户数也不多,就算有所疏漏——抄错了,下次抄表补回去就好了。这样的工作倒是一件省心而轻松的事。
也许是平时在家闷闲惹恼了,也许是平常倍受冷眼奚落了;这一下,他一百八十度地转变成了正式员工,便无论如何也要吐一吐恶气——窝在心底已久的。那时在厂里颇有些因为没有关系或门路,而无法转正的临时工,便成了他绝好的出气筒。平常只要稍一瞥见迎面而来的临时工,他便瞄也不瞄上一眼,立马抖擞精神,作出一副目空一切唯我独尊的样子示人;更不必说主动与那些临时工打招呼了。谁叫他们是不入流的临时工!有事没事喝斥他们一下总不至于过分吧!这样很快,他就成了厂里的怪人。同事眼里他是那么的性格孤僻、清高狂傲;领导眼里他是那么的心高气傲、桀骜不驯。不过这些,都不碍他继续在厂里工作。他心底始终有个念头:我爹可是一校之长,上头有的是人,你们这个小小的自来水厂,又能把我怎样!然而他却格外赏识厂外的那些时髦青年,常常跟他们绞在一起,玩在一起。
那时因为他是厂里的正式员工,而且平时也胆大;在这个时髦群里,他也算是混出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了。忽地,这个时髦群里多了一位瘾君子——即吸食海洛因者。素以胆大著称的他,在朋友的怂恿下,虽然深知吸毒贻害无穷,为了顾全面子,明证自己胆子大到连死都不怕——更何惧区区“白粉”!抱着“吸一口就止”的念头,便大胆地深深吸食了一口。此后,任凭他如何地胆子大,如何地勇敢不怕死,都无法摆脱毒魔纠缠。毒魔并不会因为某人不惧死神,而害怕的缩了毒手,从此远离而去。他吸毒的事很快就传到了厂里,差点被厂领导辞退了出来。不过因为父亲面子大,厂领导才勉强同意给他个挂职停薪处理。他被依法送去强戒了。
戒毒所里出来,他又恢复了昔日水厂的工作,照说他本该好好珍惜这份失而复得且令临时工们神往的工作。可惜身瘾虽除,心瘾却还时时催促他再尝试尝试那最后一口。终于他又勾搭上了昔日毒友。上了道的毒瘾令他欲罢不能,有限的薪水,哪能够得上他一次又一次滥无节制地吸食!终于他大着胆子横下一心,干起了以贩养吸的勾当。结果自然被判入狱,获刑三年。这回任凭他父亲有多大能耐,也无济于事了——他被开除了公职。出狱回来的他,成为了无业游民。他深悔当初那“吸一口就止”的罪恶念头。由于无业,他常常闭门不出。昔日毒友,也再无联系。
正当他百无聊赖之际,村禁毒帮教领导小组成立了。此后,便有了“一双双温暖而真挚的手关怀着他,一声声温馨而真诚的问候鼓舞着他”的人间美景。深受感动的父亲刚一退休,就热情地加入这支队伍。在帮教领导小组带领下,父亲始终不离不弃地管教着他,并且对他进行了系统而周详地心理辅导,令他渐渐地懂得人生的真正意义,从而使他在心理上最终战胜毒魔。往后他看了很多很多励志方面的书籍,从中汲取精神食粮,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后来他开始与父亲合伙种起了温州地地道道的瓯柑,并与父亲签订了协议书——为禁毒事业尽一份力。生意刚开始也没什么名堂,不过后来却是越种越红火,从十几亩扩展到几十亩,年收益创下了几十万元。从此他又一次踏上了人生正轨,但他并没有忘记毒品曾经给他带来的揪心的痛。
他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远离毒品。并积极地投入到禁毒志愿者队伍中去。由于他的积极表现,后来村里还选举他担任村委员委,负责村禁毒方面的工作。他对社会的宽容与接纳表示万分感谢,并拿出了平时一些积蓄,为村里建起了村禁毒教育馆。馆里收藏的书达上万册,除禁毒相关外,还有涉及人生、哲理、励志等方面的书。教育馆对村民免费开放,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邻近村居也纷纷组织人员参观学习。赞誉他的声音已是不绝于耳。在他刚刚被评为上年镇禁毒优秀工作者之际,恰是我们此次开展“回访脱毒人员”活动之时。
当我们把镇禁毒优秀工作者奖状递到他手里时,我们却意外地发现,刚刚当选本届村主任的人,也正是他。真可谓双喜临门。面对我们的到来,他表示万分地感谢,激动地说:“没想到都脱毒六七年了,党和政府还如此惦记着我。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感谢人民、社会和家人对我宽容!我将继续为禁毒事业做不懈努力,并带领本村群众开拓进取,再接再厉!” 回访中,李马的态度始终是温和谦逊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