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较低,推荐使用FirefoxChrome浏览器打开,否则将无法体验完整产品功能。
×

无证保健品袭京城 称卧床半年也能起立

直到现在,住在丰台一家养老院的80岁老人郭奉(化名)仍深信不疑:自己关节炎好转,是因为吃了一种叫“于凯海参肽”的胶囊。

这种紫色颗粒外包裹着白色软壳的胶囊,与普通保健品没有区别,并且也是以保健品的名义,“覆盖全市所有区县”出售,而事实是,药品包装上并没有相关部门许可的保健品标志。

更意外的是,宣传册中提到的科研及生产企业,均表示未听过此产品。目前,北京工商和烟台质监部门已介入调查。

卧床半年服药后起立

今年4月,郭奉在朋友何志玉(化名)的口中听说了于凯海参肽胶囊。

她听何说,这是一种保健品,“有个老人腰间盘突出,在床上躺了半年,吃这个(指于凯海参肽胶囊)吃好了,起来了。”为此,郭奉在何志玉处买了几瓶试吃。

初期每次吃三粒,吃了两盒,郭奉感觉膝关节的类风湿症状有所缓解,但每次改吃两粒后,药效就不明显了。

产品包装无认证标志

与郭奉老人一样服用于凯海参肽胶囊的人,为数并不少。按照烟台康体北京办事处经理陈芊惠的说法,该产品由烟台一家单位研发,威海一家企业生产。去年4月产品进入北京后,两个月即在所有区县铺设了代理,下面还有乡镇、村居两级代理。

郭奉并不知道,保健品要通过国家认证,而该产品的包装上,并没有代表相关部门批准的“国食健字”或“卫食健字”字样。陈芊惠表示对此心知肚明,但仍在销售时以保健品名义对外宣传。

区代理每月卖近百瓶

陈芊惠说,产品进京两个月后,全市所有区县一级代理商便被抢注一空。其中昌平区的所有乡镇都设有代理商,丰台、房山等区的乡镇代理虽有空缺,但所剩无几,中心城区的代理商相对较少。

陈芊惠以商业机密为由,并未透露在全北京市,代理商们一月共能销售多少瓶于凯海参肽胶囊。但陈芊惠举例称,昌平区一名村居级代理每月可卖二三十瓶,有的区县一级代理每月可卖一百来瓶。

企业否认生产海参肽

5日,记者联系威海清华紫光市场部,市场部孙女士称,公司未与烟台康体合作,或接受其委托进行产品代工。在看了产品的图片后称,她表示公司无论原产还是代工的产品均有防伪标志,而该产品没有,同时胶囊规格也与单位产品不符。

每一规格的产品对应唯一条形码,可查询产品生产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数据显示,于凯海参肽的条形码属烟台市长岛县绿色保健品厂。

对此,烟台康体法人代表于顺致称,两者是一家公司,2005年改过名字。长岛县绿色保健品厂董事长郑富强表示,从未听说过烟台康体,于顺致曾在自己的单位做销售,“后来不知道去哪了,也没有联系方式,五六年没消息了。”

■ 记者调查

以“食”代“保”产品涉嫌欺诈

包装没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认证标志;卖方称申请批号少则数十万,多则千万

在郭奉看来,这是一种保健食品,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界定,它只能算作普通食品。

据了解,去年以前,保健食品由国家及地方的卫生部门予以审核批准,当时的产品批号中有“卫食健字”字样。此后,保健食品的审批、监管职能划归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保健品批号由此改为“国食健字”。除此之外,产品包装上还需加印保健食品标志,俗称“小蓝帽”。这些在于凯海参肽胶囊的包装中,全部见不到。

在普通食品、保健食品、药品的宣传上,按照国家规定,前两者均不能以药品、治疗疾病的名义进行宣传,普通食品以保健食品名义进行宣传,则涉嫌欺诈。

对于产品的普通食品定位,烟台康体北京办事处经理陈芊惠心知肚明,“我要申请保健食品批号,至少要投资70万,要是申请药品批号得要上千万。”但在记者暗访时,陈芊惠认为以保健食品名义推广没有问题。

< 1 2 > >|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QQ交流圈

扫一扫,关注全民竞赛网QQ群交流,反馈您的建议,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