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血燕”遭曝光,假马来西亚政府官方新闻发布会再被揭穿,在国内和东南亚国家引起了极大震动,连日来,网民进一步爆料:血燕不仅普遍造假,而且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也充满疑点。
>>血燕产业不良商家凭空炮制
关于血燕来历,中国古代医书和一些散文笔记中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金丝燕吐血筑成,还有一种说法是岩洞中的矿物质渗透到燕窝,但一直以来缺少科学的求证和根据,即使在引燕业十分发达的马来西亚,对此也莫衷一是。
在杭州拥有燕窝公司的一名马来西亚古晋城华人介绍,真正的血燕产量非常低,而且采摘极为困难,根本形成不了市场,在马来西亚和印尼当地人都难得一见。“我有过统计,中国市场上血燕的年消耗量目前达到了两三百吨,试问天然血燕就算有,产量也是少之又之少,哪有那么多货?”
“吃燕窝的人比筑窝的燕子还多,能不造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马来西亚燕窝经销商说。
但嗅觉灵敏的商家竟然依靠这个传说和民间滋补信仰,在中国凭空打造出了一个庞大的“血燕产业”。
据了解,在马来西亚,有5万间引燕屋,这是燕农根据燕子的习性喜好筑的屋,用各种手段吸引燕子筑巢,收获燕窝。这是一个半人工的燕窝产业,年产值200亿元人民币,90%以上销往中国。
>>加工方式燕窝+燕粪+加热
在一家集中批发燕窝的市场——广州一德路批发市场里,记者发现,白燕窝价格每500克从五六千元到七八千元不等,而加工过的“血燕”价格更为便宜,为每500克5700元,算是低档货。
马来西亚一些业内人士透露,“血燕”其实是在加工作坊里,对白燕窝进行熏制或染色后形成的。
在一名马来西亚商人提供的“血燕”制作录像中,记者看到,白燕窝被整整齐齐摆放在一个盒子里,上下都盖上燕子粪便,然后打开取暖器对整个环境加热,一周后打开盒子,燕窝就成了“血燕”。
“在马来西亚,大家都知道在引燕屋里,燕窝只有白色的。”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燕窝经销商表示,从几十年前开始,有些人用一些化学药物将白燕窝氧化成红色,而这些用作加工红燕窝的原料,很可能是劣质燕窝,一经染色就看不出瑕疵了。
不仅仅是“血燕”,白燕窝造假也很严重。
而在东南亚当地甚至专门有教授如何给燕窝增重、美化或直接造假的课程,整个课程只需付出约200港元学费、耗时一天即可学成,所需工具也只是一种主要成分为木薯粉的胶水黏合剂和猪皮、海藻等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