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玉米导致老鼠减少”、“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近年来,对于转基因技术的传言日益增加,其中一些言之凿凿,不由得让人产生了信服之感,乃至一些来自国外的学者,也跳出来“唱空”转基因技术。
那么,这些传闻是否属实?我国是否应该发展转基因技术?转基因品到底安不安全?昨天,在“全国科技记者转基因知识培训班”上,来自农业部及高校的专家学者,解答了对于转基因的种种质疑。
“转基因技术无所谓安全不安全,关键在应用”
转基因技术面世之日起,就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拷问,这其中有对科学无极限发展的担忧,也有科学突破伦理的哲学忧思。
不过世界各国均没有停下研究转基因技术的脚步。近15年来,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增长约86倍,转基因动物也成为生物制药等领域的研究对象和原料。为什么要发展转基因?
李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生物技术非常领先的国家,那为什么非常现代的美国东部在生物技术方面却远远落后于西部?为什么在一个国家之内,会产生相差十几年的技术差异?就是因为东部那些所谓工业、经济发达的地区,在上世纪70年代排斥任何基因工程技术,排斥转基因技术,以至于科学家只好去西部发展,所以现在绝大多数大型生物制药公司都集中在西部,在东部的却寥寥无几。
我想任何对新技术的排斥,最终都会受到惩罚。对于一个国家是这样,对于国家的一个区域,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真的落后10年、15年,再想追上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现在的世界在人口、环境、粮食等方面都面临着问题,那靠什么去解决?我想就要靠科技。
彭于发(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对于转基因技术,我们是一退再退,退到了印度的后面、退到了加拿大的后面,目前已排名世界第六。而世界各国在转基因技术上都在大踏步地前进,只有我们在大踏步地后退,因为我们只有转基因的棉花在大面积种植。
此外,我们自己不生产转基因作物,却在大量进口转基因的产品,比方说大豆,去年是5600万吨。我国耕地的面积只是美国的2/3,化肥用量、农药用量数倍于美国,农业用水占国民经济总量水量的65%,这些事实都说明,如果能通过转基因技术,能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减少用水量,将是对环境和国民经济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转基因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先进性,它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安全不安全,关键在于如何科学的应用。
寇建平(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处长):
其实转基因技术自诞生以来,争论就从来没断过,而且在世界各地无处不在。包括美国也一样,甚至有些诺贝尔奖得主也表示对转基因的强烈反对。澳大利亚等国还有人对转基因的实验进行反对、干扰,甚至到田间拔除。
而我国公众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关注,始于2009年,农业部发放了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安全证书,其实在此之前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年,但没有得到太多关注。发放证书这个事,引发了公众对于转基因安全的质疑。
之所以有人反对转基因技术,其原因非常复杂,不仅仅是科学的问题,也包括道德、宗教、伦理等方面的原因。一些既得利益者也会阻挠转基因产品的研发,因为转基因产品生产出来,一些企业的经营就会受到损害,例如农药企业,因此也会引发反对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