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人们大多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遇地震。如果平时学习了防震、避震的知识,遇震时所掌握的正确的避震知识和自我救助能力,很可能会成为求生的关键。无数的经验证明,掌握知识和不掌握知识是不一样的!无知是杀手,无备是隐患,有备无患才能受用一生。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力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由于地球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有前兆吗?
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地震等级划分是什么?
我国将地震强烈程度分为12度。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是两个概念,如唐山7.8级地震,唐山市的地震烈度是11度,天津中心市区的烈度是8度,石家庄的烈度是5度。
地震的震级3度,少数人有感。
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
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11-12度, 毁灭性破坏。
破坏性地震是指发生地震级别较大,造成-定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或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地震。
地震防护措施:新屋设防、旧房加固、防患未然有保护
通常房屋的抗震加固要从加强抗震强度,提高房屋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能力三个方面入手。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通常有:确定抗震设防要求、抗震设计、抗震施工三个环节。建筑工程抗震加固有六项措施:包角柱、扶壁柱、圈梁、钢拉杆、支撑和夹板墙。对于许多建房时根本没有考虑抗震的性能,建筑质量不高,年久失修的房屋,应该检查鉴定并及时加固维修,增加房屋的稳定性。屋顶的烟囱、高门脸、女儿墙等容易破坏的部位,应采取加固或降低高度及必要时拆除等措施。
地震演练、掌握知识、降低伤害
经常进行地震应急避险演练,掌握知识,降低伤害。通过演练,能够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掌握地震避险技能,一旦遭遇地震,可以做到临危不乱、从容应对,采取正确有效的行动进行避险。一些重视地震演练的多地震国家的经验证明,地震演练对于在地震中保全生命和减少损失大有裨益。
演练可以提高身体的记忆力,在地震来临之时做到临危不惧,演练时应注意一些防护措施:
1.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都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地震发生时,立即选择炕沿下、床前、桌下等夹角处蹲身抱头。
3.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4.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5.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6.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震时避险基本原则和避震要点
(一)震时避险基本原则
1.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震时每个人的自身条件不同,所处的环境、建筑物结构和新旧程度各不相同,避震方式也不可千篇一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时因地因人正确选择应急避险的方法。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所处的房屋是楼房还是平房,房屋的结构和坚固程度如何,室内有无避险空间,身处的位置离房门的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自己的身体状况如何等。
2.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是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迅速外逃,切勿往返。
3.发生地震时,除非处在老旧建筑物的底层,一般情况下,建筑物还在晃动时不要慌忙往外跑,而应该抓紧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避震,静待地震平息之后再行撤离。
4.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镇静避险,避免拥挤、踩踏。
(二)正确的自我保护避震姿势
趴伏、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紧固定物体,保护头部、眼睛,掩住口鼻,利用身边的枕头、坐垫等物盖住头部。震时就近避震姿势
(三)室内避震要点
一般而言,阳台、外走廊、门窗近旁、高大家具和外墙近旁等处相对比较危险。内走廊、厨房和厕所等开间较小、墙体较多的空间,承重墙内墙根、墙角以及坚固稳定的家具近旁等处较为安全。因此,在室内一旦遭遇地震,应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避开相对危险的区域,选择相对安全的地方避震避险。